肖畅:破除官员考核的指标主义

2013年05月09日15:16  汉网-长江日报 微博

  □ 本报评论员 肖畅

  多地信访系统官员向媒体确认,自今年3月至今,暂未收到国家信访局关于各地方“非正常上访”人次数的排名表。是否将永久取消这一排名表,目前尚不知情,但目前已有部分地方开始取消了信访考核与排名。

  《信访条例》规定,信访工作中的失职、渎职行为将在一定范围通报,相关工作要纳入绩效考核体系。但在实际操作中,通报与考核,变成简单的“信访排名”,各地考核的努力方向就是保证排名不靠前,尽力避免“信访大户”的帽子,于是,“非正常上访”人次数成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。

  与任何考核一样,信访考核的目的是确保信访工作有压力、动力,以真正体现信访制度的用意。但目前来看,这种考核已成指标主义,压力、动力是出来了,不过是反方向的,现在各地在减小上访人数上都用足了工夫,“截访”热情高过了“接访”。据报道,湖南光花在“上访妈妈”唐慧身上的公共财政已达到上百万元,可见动力多么充足。

  不独信访如此,指标主义的考核普遍存在。以指标为中心,方便了结果管理——指标就是量化的结果,即如上访人数。指标主义诚然会提高行政命令的效率,但某种意义上,也是传达任务、施加压力、结果管理的工具。围绕考核,官员升迁、为地方争取资源等等,都受影响,利益实实在在,考核看重什么指标,当然要力所能及做大这一指标。饱受诟病的GDP主义正是如此,人人都知道GDP不等于发展质量,但大投资、大项目总是备受青睐。

  也不能简单责怪为指标而奔命的官员。工作任务自上而下分配了,就要倾力完成,级别越往下,越显出听命者的角色。一些上下级关系较多体现指挥与被指挥、命令与服从的关系,较少体现合作、对话的关系,下级没有自主发挥的空间。长期的行政习惯,让一些官员学会只对上负责,对待民意则缺乏重视,一些地方在考核设计中确实引入了民意评价因素,但往往也是走了形、变了味。

  政府依层级设置,或者负责宏观决策,或者负责细分决策、具体跟进、执行落地,本质上是一个分工合作的关系,需要各司其职。行政治理,一地有一地的情况,一个岗位有一个岗位的特殊性。中央政策到了省,到了市、区、县,都要考虑如何落地;上级往下交代的任务,面临具体情况,也需要灵活应对。总之,原则上不逾矩,执行上要有具体的发挥。在这个意义上,考核不应只是敦促某种简单、量化的结果出现。但指标主义考核所体现的,正是原则变得很灵活,追求单一结果、单一指标则是不打折扣的,行政分工变成授命、听命的关系,考核变成向结果施压。

  地方治理良序运转,政治生态健康,信访人数客观上会减少。但是,简单粗暴的截访,把维稳做成技术活,甚至搞培训班,变相设立截访站点,同样也会减少信访人数。一个注重过程,一个只看结果,但都把指标当成了决定因素,正是各级政府之间真实存在的关系——地方政府到底是只负责结果的执行者,还是通过下达的政策、分配的资源去为一方谋利益?这无法用指标区分开来,却也是更深层次的考核。

分享到: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北京警方公布京温商城坠亡案详情
  • 体育曼联官方宣布弗格森赛季末退休 视频
  • 娱乐计生委:张艺谋若超生将处罚 女儿斥巩俐
  • 财经北京桶装水协会:我们无权下架农夫山泉
  • 科技搜索格局再生变:百度360腾讯竞购搜狗
  • 博客新白领标准:月薪两万有房有车
  • 读书民国韵事:黄金荣起家败家全在女人
  • 教育盘点美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十大私立大学
  • 育儿丈夫被催起床怒砍怀孕妻子致其流产